美國認知心理學家 Daniel Goldstein 研究指出,
人其實有兩個頭腦,意即每個人都有兩個自我。
目前的我 與 未來的我。
當面臨誘惑的時候,
目前的我,希望此時此刻當下滿足
但未來的我,卻希望現在的我延遲享樂,讓未來更好
「存錢」是一個典型「兩個自我」的主題。
目前的我,完全不想儲蓄,想花錢享樂
未來的我,希望現在的我儲蓄,未來有更好的生活
如何讓「現在的我」成功拒絕享樂,好好存錢呢?
你需要一個叫做「承諾設備」的機制。
承諾設備是什麼?
承諾設備(Commitment Device),也稱承諾機制。
美國一個記者Stephen J. Dubner 和經濟學家 Steven Levitt 說,
承諾設備是一種「綁定」自己去做「知道對自己有益」的行為,即使可能違背意願。
承諾設備也是一種做出兌現承諾的實際行動。
例如:
為了不過度消費,把信用卡剪掉。
為了1年後存到$12萬,到銀行做定存零存整付,每個月存下 $1萬元。
為了5年後存到$100萬買房基金,開立證券戶,每月定期定額投資ETF $15,000。
承諾設備是你用頭腦冷靜思考過後,做出一個約束自己行為的機制。- Daniel Goldstein
為什麼我們需要承諾設備?
要怎麼實行?
因為「抵抗誘惑」很困難,
設置「阻礙」能幫助你跟誘惑說掰掰,
簡單來說,就是讓自己看不到那些誘惑,
或是就算誘惑出現,也不容易接觸到。
例如:
誘惑 | 承諾設備:阻礙 |
有信用卡在身邊就想刷 | 把信用卡剪掉 |
有錢就想花 | 另外開一個沒有提款卡的戶頭, 設定每個月自動把一部分薪水 轉到那個戶頭,只進不出 |
路上看到衣服就想買 | 錢包裡固定只放500元, 平常沒有多的錢買衣服 |
睡前把手機放在房間, 不知不覺一直滑到深夜 | 睡覺前把手機放客廳 |
餐廳旁的櫥櫃裡放很多零食, 看到就想吃 | 到超市不逛零食區,不買零食 |
寫文章時容易分心 | 關掉音樂、手機開飛航 |
另一方面,「養成好習慣」也不簡單,
設置「獎勵」會是持續做下去的好方法。
例如:
想養成的好習慣 | 承諾設備:獎勵 |
每天存100元 | 年底花 5000元做任何想做的事 |
年度、季度定期檢視財務情況 | 一個Lady M蛋糕 |
每天6點起床寫作 | 讓自己有頓豐盛的早餐 |
每天睡前閱讀一個章節 | 看一部Youtube 影片 |
每天運動30分鐘 | 買一雙Nike最新款球鞋 |
每天12點前完成最重要的1件 工作 | 喝一杯熱熱的蜂蜜菊花茶 |
現在的你「理財」,未來的你「輕鬆」
讓未來的你,感謝現在的你。
加油!祝安好,Miss Lin
【影片】 The Battle Between Your Present and Future Self by Daniel Goldstein
延伸參考:Daniel Goldstein 的網站,裡面有關於兩個自我的研究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