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ess is Less.
極簡風吹了好一陣子,昨天走回家的路上,我聽著MONEY TEA PODCAST 在聊一篇關於「極簡主義改變整體生活」的分享文,包括情感面、財務面等,我也想聊聊自己改變的故事。
減少購買不必要的東西,第一個好處是省錢,第二個好處是有更多注意力關注更重要的事。
我從學生到剛畢業那段期間,一直都愛買東西,而且有品牌迷思,雖然不會到說愛精品名牌,但會想追求「有牌子」的東西。
記得大學時出國玩,逛H&M 、Uniqlo、Outlet…一次出手10幾件很正常,有時走在路上逛街也會隨手買買$390的衣服,那時我完全是花光光一族。
說起我的簡單生活轉捩點~是 24歲到紐西蘭Working Holiday 那一年,因為逐工作而居,加上到處旅行,一年內搬家超過10次,那時背著所有家當在身上,柴米油鹽食物也一起帶著走。因為沒有買車,一個人能帶的東西有限,自然而然地養成了「買東西前,根據當下需求一想再想」的習慣。
不只三思而後買,當時對身上的家當也如數家珍,也特別愛惜。記得在櫻桃廠工作的時候,一件穿了好幾年的羽絨外套不見了,我自製失物尋找公告,最後順利找回來(超感動),如果是以前就會覺得,不見就算了,再買就有了。
一年過去,身上的筆竟然用了一年,幾件衣服也搭著穿了一年,當我要離開紐西蘭,頓時發覺,其實根本不需要穿不完的新衣服,不需要一堆包包,也不需要口紅香水,我也生活的不錯呀。
有一種更接近真實自己的感覺吧。
後來經過五、六年自我探索的過程,我也漸漸發現,提升內在層次和不斷學習成長,才是我內心真正想追求的人生。
現在的我,不會要求自己100%不浪費、100%斷捨離,而是盡量不浪費(包括食物、金錢等)。不衝動購物,只選擇自己真正需要喜歡的東西,然後好好愛護買來的東西。
不只選擇東西,我也篩選朋友,開始遠離一直抱怨的朋友,和消耗能量的朋友漸行漸遠。只把時間花在真正有意義的人事物上。我把下班後大部分的時間拿來閱讀、學習、上課、分享…讓自己成長,也因此出現了 One Step 理財 ×思維筆記 網站。
斷捨離概念:擺脫 80%的物品,只留下 20%真正重要的東西。
這幾天在看一本美國著名的心理學書—《心流》,作者 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到:人類的慾望永遠不會被滿足,慾望不會隨著物質水平提升而減少,反而永遠都想再擁有更多,但真相是,一旦達到滿足基本生存的要素後,人類的幸福感不會因為增加物質享受而提高。
我覺得非常呼應「極簡生活」的態度呀!
書中提到,現在的普通人享受著過去連作夢都想像不到的奢侈品,16世紀的法國宮廷裡,沒有一間符合現代標準的浴室。但大家有因此而感到幸福快樂嗎?
再來是,人類的大腦不可能同時專注於多件事情。我們不太可能一邊跑步,同時一邊記帳。注意力在特定時間內能處理的資訊是有限的,每次只能認知和回應一定數量的事。
在生活的需求中,像是吃東西、清洗、穿衣、剃鬍子等,會花掉我們大約15%的時間。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,我們沒辦法從事其他需要較多注意力的活動。
如果你想越來越幸福,試著將生活需求減至最低、最理想的平衡點。把買東西、維護整理東西的時間省下來,花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,不管是你喜歡的事情、陪伴家人、提升自己、運動…等,這就是讓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的方法。
擁有質量,而不是追求數量。
把時間和精力花在真正能讓你幸福的事。
謝謝你花時間看到這邊,試試看簡單生活吧
歡迎到FB/ IG 私訊與我分享你的故事!
祝安好,Miss Lin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