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想擁有更好的財務生活嗎?
「做預算」是必要的財務好習慣之一,
這條黃金法則能幫助你無痛存錢,自動化照顧生活每一個領域。
很多人一聽到「存錢」可能自然的想到
阿~要省吃儉用
阿~不能買喜歡的東西
阿~好辛苦哦
(我以前就是!)
這可能跟小時候接觸到的觀念有很大的關係
例如我的爸爸、還有爺爺、奶奶
他們從「貧困的」生活環境中
一點一滴靠著意志力賺錢、存錢、脫貧
這樣「刻苦耐勞」的故事,我從小聽到大阿。
耐心存錢不是容易的事。
但好消息是,根據親身經驗
「做預算」能減輕存錢路上的辛苦。
這個方法會幫助你穩下腳步,
慢慢優化財務系統
回頭看,你一定會很感謝自己,
用做預算輕鬆存錢,獲得更多選擇權。
下面是做預算的3個重點:
重點1:找出滿足快樂生活的「最低標準」
你現在過的快樂嗎?
有一個簡單的道理:
金錢能「幫助」我們建立快樂生活,但快樂生活並不是100% 建立在金錢上。
同樣是麵包
有人吃「10元麵包」感到滿足,
有人吃「馬可先生」感到滿足,
有人吃「吳寶春麥方店」感到滿足,
如果吃馬可先生麵包已經很開心了,
就不需要多花兩倍的錢,買吳寶春麵包,
把省下來的錢累積拿去投資,未來生錢給你花。
過快樂的生活,意義在於幫助你堅持下去
過「最低標準」的快樂生活,意義在於同時幫助你累積資產。
刻苦地存錢,對大部分的人來說,是無法長久堅持的。
就像減肥一樣,如果一天只吃一顆蘋果
雖然短期內能看到明顯成效,但很難持續下去阿
一方面餓壞肚子,開始暴飲暴食,
一方面對身體也不健康。
所以更好的存錢方法是,讓自己穩穩的累積金錢。
而穩穩的方式是,滿足各方面的快樂。
重點2:食衣住行育樂,一樣都不能少
存錢的路上,照顧好各方面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。
存錢的痛苦部分來自於:死命的存。
為了避免痛苦而無法堅持,
除了「必要開銷」之外,也要分配部分預算在「快樂價值」上。
例如:娛樂,讓自己放鬆,享受生活樂趣
例如:進修,投資自己,提升個人價值
讓金錢「幫助」我們建立快樂生活,而那也是金錢的意義所在。
重點3:透過記帳了解各方面花費
如果記帳對你來說不容易,先記1個月就好
找出每個月「各個方面的花費」
例如2021年1月份的開銷如下:
- 伙食費 NT$6,000
- 治裝費 NT$1,000
- 房租 NT$8,000
- 交通 NT$1,000
- 進修費 NT$2,000
- 玩樂費 NT$1,000
- 慈善捐款 NT$1,000
加起來是2萬元。
另外再列出其他「非月份式」的開銷,例如「年度」保險費。
透過明細去了解,
哪些花費是必不可少的(例如:每月一次剪頭髮)
哪些花費其實是沒那麼必要的。(例如:每天一杯手搖飲)
所有的花費項目、金額資訊,將變成你的財務資料庫。
當你清楚「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」各方面的開銷金額
就可以開始設定預算,
分別寫下「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」月開銷金額,
為他們設立不同的帳戶,或不同信封袋
(目的是分隔清楚)
設定網路銀行每月自動轉帳,一發薪水就轉入預設用途的帳戶,專款專用。
這就是打造無痛存錢的撇步:設預算→自動化!
一定要自動化!固定存!
剛剛翻閱我的記帳紀錄,我從 2015年7月到2018年12月 持續使用6個罐子理財法。後來因為出國工作,所以先暫停使用。
Q&A:何時需要調整預算?
1. 「能存的」達不到「想要的」
例如月薪3萬元的小資族Ben,
透過「記帳1個月」發現月生活費是2萬元,
相減剩下1萬元可以存。
但如果Ben 希望5年後存到結婚基金80萬的話,
就勢必要根據需求調整預算。
每個月至少要存13,400元。
2. 加薪了
如果Ben 因為工作表現良好,薪水從30,000變成33,000。
多出來的三千元,就要進行分配,
當重新分配的時候,也重新思考其他預算是否須一起調整,
文章最後,
分享給你,我曾經看過也認同的一個金錢觀念:
「你要安排每一塊錢的用途,不讓任何一塊錢的用途是模糊的。讓錢知道他要去哪裡。」
希望這篇內容有幫助到~在存錢路上的你。
加油!祝安好,Miss Lin 🙂
「習慣」支配著我們的生活、影響著我們的人生。
改善日常習慣,將左右人生發展的軌跡,
改善理財習慣,將增加財富累積的契機。
好的日常習慣,使我們成為,希望成為的人,
好的理財習慣,使我們擁有,更加理想的生活。
by Miss L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