聰明的人為什麼還是會犯錯?
讓蒙格親筆撰寫的「25種人類誤判的心理傾向」來告訴我們為什麼吧。
小編將 25個心理因素分成五篇文章撰寫,這篇是第 6-10。
6. 好奇傾向
人是天生就具有好奇心的哺乳動物
好奇心能促進知識發展,也能幫助我們避免或減少各種誤判心理所產生的不良後果。
7. 康德式公平傾向
人天生就希望公平合理。
例如 :
- 被要求遵守行為,希望所有人都遵守,如排隊、遵守交通號誌。
- 一群人一起撿到錢,希望所有人平分。
- 學校安排值日生倒垃圾、同事輪流值班關門等。
當人們期待卻沒有得到公平分配時,往往會覺得不爽、不公平。
8. 羨慕/妒忌傾向
人會羨慕或忌妒身邊比自己優秀的人。
巴菲特曾說 : 驅動這世界的不是貪婪,是妒忌。
兄弟姊妹之間的忌妒算是非常強烈的,小孩往往比大人容易忌妒,尤其是老大對弟弟妹妹,因為父母的關愛焦點從自己身上轉移。
羨慕或忌妒的心理傾向會在什麼時候出現?
我最近聽了大人學的廣播節目 EP71 「嫉妒心」其實是你衡量人生的一種指標(解析的太棒了,大推!),裡面舉的是職場同事之間的妒忌心,如果有一天你被升職了,本來同一圈吃飯的同事,很可能開始對你漸行漸遠,或是對你酸言酸語。
那是因為,他們覺得為什麼不是他們被升遷,在他們的心中,你沒有比他們出色很多,有的話也頂多一點點。
但人性有趣的地方是,如果你比他們優秀很多,他們會轉變成用仰望星星的方式看你,變成羨慕/尊敬,而不是忌妒了。
比別人優秀一點點,招人忌。
比別人優秀很多 (把自己變成星星),讓人羨。
9. 回饋傾向
人會有以德報德、以牙還牙的想法。
例如 :
- 汽車業務員在開始介紹車子之前,先請客戶喝一杯咖啡,客戶非常有可能會因此而訂一台車。
- 公司採購接收XX廠商不斷送禮之後,很可能會傾向下單給XX廠商。
- 我們會認為善有善報,做好事就會有好報。
回饋式讓步?
先講困難的,讓對方拒絕,再說簡單的,對方接受的機率會很大。
如果你要對方接受某件事情(A),先提出比(A)更難的事情(B),讓對方拒絕(B)之後,再提出(A)要求,對方很可能會接受。
10. 簡單聯想誤導傾向
人會反射性的下結論:關於常態、習慣、根據以前的經驗等,簡單來說就是刻板印象。
例如:
- 老人體力差
- 同類產品中,價格最好的,品質最好
- 過去成功,未來也會成功

查理蒙格(Charles Thomas Munger,1924年1月1日-)小介紹-他是股神巴菲特共事50年的合夥人。巴菲特曾說:「我對他的感激,無以言表」並且稱讚蒙格是一位從不人云亦云,具備極強邏輯推理能力的合夥人。他很愛看書,自稱兩腳書櫥,任何等待的時間都可以看書,只有手上有一本書,就不會覺得在浪費時間,並表示在漫長的一生當中,對他最有幫助的事情就是持續學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