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財入門思考
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:「我的一生會有多少錢?」
大多數的人可能只會設定一個財務目標數字:存到○○元要退休。
但我們可以更進一步思考,以同樣的模式生活/工作下去,一生能擁有多少財富?
如果想獲得更多的財富,實現更理想的生活,
那你一定要知道,一輩子擁有多少錢,跟什麼原因有關係?

首先,想像你的財富是一個很漂亮的湖,
你會有多少財富,總結跟這四個東西有關:
- 流進→收入
- 流出→支出
- 水量→儲蓄
- 灌溉→投資

一、增加收入
大部分的人,很可能包括我們的父母,
往往只強調其中兩個變因:減少支出、提高儲蓄。
但你能省的有限,不可能為了存錢而流落街頭,
而且,不管再怎麼省,不管你是都自己煮飯不外食,或是租便宜老舊公寓,
你的儲蓄能力依然會受到收入的限制。
除非你本來家境就已經很有錢,不然光靠存錢無法讓你提早退休。

二、減少支出
雖然想更快的財務自由,增加收入比減少支出有效
但在收入還沒大幅增加之前,減少支出能幫助你擁有更多的錢。
就像一家企業在砍預算的時候,會先抓大筆的目標來砍。
個人理財也是一樣,想有效地減少支出,靠的是控制大額的支出,也就是伙食、居住、交通。
- 也許你能減少外食比例
- 也許你能搬到房租便宜3000、5000的地方
- 也許你能搭公車捷運,不買車
另外,買任何東西之前,先問自己以下問題
- 我是「需要」,還是「想要」?
- 我要賺多少錢才能買這個東西?
- 我要工作幾個小時才能換到這個東西?(*每小時真實工資)
- 有更便宜的或者不用花到錢的替代方法嗎?
- 為了這個方便,我花了多少錢?例如叫外送
- 這些錢未來值多少?
- 這些錢能買到我未來多久的自由?
*每小時「真實」工資=薪水÷ 所有因為這份工作而產生的任何時間( 準備出門、通勤、上班、加班等 )

三、提高儲蓄
大多數能累積財富的人都是從存錢開始。
不會存錢的人,就算再會賺錢,也累積不了財富。
年輕的時候,因為開銷不多,是最好培養存錢習慣的時間點。
最好跟一些也想存錢的朋友來往,讓你們比誰存的多,而不是比誰花得多。
雖然光靠辛苦存錢,不會讓你在年輕時達成財務自由,
但可以確定的是,儲蓄率越高,你就能越快退休。
存錢是一個讓你有選擇權的機會。
假設年收入100萬 財務自由目標數字為1000萬 | ||
---|---|---|
儲蓄率 | 每年儲蓄金額 | 需要幾年達標 |
10% | $ 100,000 | 100 |
20% | $ 200,000 | 50 |
30% | $ 300,000 | 33 |
40% | $ 400,000 | 25 |
50% | $ 500,000 | 20 |
60% | $ 600,000 | 17 |
70% | $ 700,000 | 14 |
80% | $ 800,000 | 13 |
90% | $ 900,000 | 11 |
100% | $ 1,000,000 | 10 |

四、長期投資
把你的錢長期放到市場裡成長(不短期買賣)。
這是你以錢滾錢的方法,也是有錢人變有錢,並且持續累積財富的主要策略。
越早開始投資越好,愛因斯坦說:「複利是世界八大奇蹟。」
很多人都覺得投資很可怕(這很正常),
我們必須謹慎理財,但也不要被金融機構複雜的投資策略嚇到(乾脆不投資)。
你當然可以只靠存錢等待退休,只是要多花20年,
雖然「存錢」已經比「不存錢」來的好,但投資會是一個通往退休的加速器。

較快建立財富的方法
最大化發揮這三個槓桿:
- 一邊減少支出
- 一邊增加收入
- 存到更多的錢拿去長期投資(指數)
然後不斷循環這三件事情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