嗨~你好,我是Miss桂圓。
這是我的上課筆記「你適合買房嗎?給居住焦慮世代的購屋指南」,
分享給正在考慮是否該買房子的首購自住族。

買房思考評估點(2):人生與房屋的生命週期
房屋在人口使用上的需求,大約每隔 10 年,就會面臨一次轉換。
從單身、結婚、生小孩、小孩長大、小孩外出念書、小孩回巢、小孩再次離巢、照顧年邁父母…等,都是可能轉換的時期。
新婚(首購)族
首購族最大的問題,就是財力不夠,所以只能買比較遠、老舊、或比較小的,但如果太勉強,還是先租房子比較好。如果產品可以接受、價位可以負擔才買。
對於年輕人買房的其中一個優點是,會讓自己有動力打拼,利用年輕的這段時間努力。
中年(夾心)族
中年的時候,換屋或改善品質比較重要,因為小孩慢慢長大(就學需求不同了),自己在社會打滾一陣子也慢慢有能力了(存款比較多了)。
要換屋還是整修比較好呢?如果換屋沒有比原本住的好,就選擇裝修。以價格來看,裝修絕對比買新的房子還要便宜。
老年(退休)族
年紀慢慢變大的時候,家庭人口數減少,可以考慮以大換小宅,或是以房養老、去養老村、退休村都是可以考慮的選項。
人生與房屋的生命週期
根據上課內容,關於人生與房屋的生命週期,以下是我整理出的心得。
大部分的台灣人,從畢業到成家(購屋),不管是有結婚還是沒結婚,有小孩或是沒小孩,在沒有父母的幫助之下, 都要經歷至少10 年以上,才能累積到買房頭期款(房子貴呀!)。
有小孩的情況

有小孩的購屋情況考量的點比較多,考慮點除了自己/另一半/父母之外,還包括孩子的數量,至少每個小孩要有自己獨立的房間,這會影響到要買幾房的單位,小孩的就學地點也是考量重點。
等孩子再大一點,可能他們會短暫離巢(外出念書)後歸巢,然後再度離巢(結婚/獨立)。到小孩完全離巢後,家庭人口數下降,房子就不一定需要原本的空間大小了,這時可以考慮換小一點的房子。
沒小孩的情況

沒有小孩的購屋思考相對簡單且有彈性(沒有小孩負擔也減輕很多!),考量自己和伴侶的工作地點,還有是否能就近照顧年邁的父母,以及未來退休養老的理想地點等。
買房之前,先看看自己目前處在哪個生命階段
每個時間點,有不同的住房需求,
我們不同的生命週期有不同的選擇
隨著當下的需求去檢查房子的適用性。
這~沒有標準答案。
有些時候也不一定要換屋,可以選擇整修維護。
重要的是,符合「自身能力」與「實際需求」。
買房子最重要的是 ~居住品質的提升。
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,
幫我分享給更多人看到,謝謝!
祝安好,我們下篇文章見。
by Miss桂圓 🙂
關於「首購族」到底該不該買房?
我總共整理出11個思考評估點, 11篇文章,會在接下來的每周六中午12點準時發佈。
如果你想第一時間看到,按下方訂閱文章發佈通知吧 😀
本篇文章純屬個人的上課筆記整理及心得分享。非屬商業用途,也不構成任何購屋建議。

我自己也常常在Hahow搜尋想學習的課程,例如張金鶚老師這堂買房課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