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投資人來說,最重要的投資決策是:整體的資產配置。
資產配置就是思考,該持有多少比例的股票?以及多少比例的債券?
班傑明‧葛拉漢(Benjamin Graham)-巴菲特的啟蒙老師
簡單來說,資產配置就是把資產分別投資在不同屬性的投資商品上(主要以債券和股票為主),以期望將投資風險降到最低。
投資資產配置的2個基本決定因素
(1)承擔風險的「能力」
承擔風險的能力,取決於某些因素組合,
例如個人財務狀況中的負債、未來可能的花費
像是退休花費、兒女的教育費用、結婚基金、買房頭期款等。
(2)承擔風險的「意願」
這純粹是個人特質的問題,某些投資人能輕鬆應對投資市場的波動,
但某些人對於市場的跌宕總是提心吊膽
如果你很擔心投資組合的起伏,甚至會因此而睡不好,
代表你的風險容忍度(risk tolerance)比較低
應該將較多的資本配置在風險較低的產品上。
指數型基金教父 John Bogle 建議的配置比例
處在資產累積階段的較年輕者 | 股票80%,債券20% |
處在資產累積階段的較年長者 | 股票70%,債券30% |
已邁入退休階段的較年輕者 | 股票60%,債券40% |
已邁入退休階段的較年長者 | 股票50%,債券50% |
John Bogle 建議,在風險容忍度許可的範圍內,
應該盡可能的將股票的規模調到最大,
對於正處於長期累積財富的年輕投資人,建議股票配置應該為 80%。
另一個看似簡單,但經常被拿來使用的資產配置主張是:
「你的債券部位比重,應該等於你的年齡,其他的部分則持有股票。」
假設你今年30歲,就持有30%的債券,70%的股票。
身為投資人的3個決策思考點
(1)決定如何配置股票與債券的比例
參考上面的方式。
(2)決定維持固定比例 or 還是任由比率變動
固定比例是定期重新調整,恢復最初的資產配置比例,也就是再平衡。
(3)決定採用高成本主動管理基金 or 低成本指數型基金
明顯是後者比較有利於一般散戶投資人。
約翰柏格說到:「資產配置不是一個有簡單答案的議題,因為每個人有著不同的投資目標、風險容忍度,及行為特質。我們只能仰賴我們的機遇和常識,儘可能建構恰當的資產配置。」
本篇文章摘錄整理自《約翰柏格投資常識》。